宜宾珙县:寻“味”春节 传统文化盛宴开席
“春节七天乐”“千龙千狮闹新春”“珙州文化大赶场”“元宵民俗文化巡游活动”“‘红红火火过大年’元宵文艺演出”……春节期间,宜宾珙县以“扬帆再起航·奋进新时代”为主题,精心策划“红红火火过大年”系列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唯美的演绎层出不穷,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焕发新生,让广大市民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一个文化味浓郁、喜乐感爆棚的美好佳节。
火火红红过大年 传统文化盛宴开席
“好热闹,家乡的元宵佳节年味真浓。”2月3日,在广东工作回家过年的王女士一大早就选好制高点,为拍摄下午的大型民俗文化巡游闹元宵活动做准备。她要将拍摄的照片转发到朋友圈,与广东的朋友和未回家探亲的老乡在第一时间共享民俗文化盛宴。
当天下午4时30分,珙县县城热闹非凡,万人空巷,“扬帆再起航·奋进新时代”——大型民俗文化巡游闹元宵活动将从大年初一开始的春节系列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为该县群众送上了一席独具地方特色和浓郁民族特色的文化大餐。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民俗文化巡游的热闹还未结束,元宵的浪漫已经开始。晚上7时30分,珙县2023年“红红火火过大年”元宵文艺晚会在僰文化广场正式拉开帷幕。一个个精彩的节目描绘时代色彩,讲述珙州故事,唱响共建“宜居宜业和美幸福珙县”的万众心声。
据了解,2022年,珙县在拓展公共文化服务中,通过20余个文艺团体和10余个文艺协会、乡镇农民文化理事会等开展话剧、美术、小品等文艺展演活动90余场;围绕“喜迎二十大”等主题创作精品文艺作品23件;建成总面积19.2万平方米的县、乡、村文化广场247个,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试点单位8个,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试点单位15个,“农民夜校文化培训点”150个、“农家书屋二进农家”田野书房12个、惠民书吧15个、室内公益电影放映点17个,让文化发展成果最大程度惠及人民群众。
民俗活动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我很荣幸能够参加千龙千狮闹新春的展演活动,希望我们的演出能给大家带来一份欢乐。”2月2日,在僰文化广场举行的珙县2023年“千龙千狮闹新春”集中展演活动上,巡场镇农民文化理事会表演人员李昭淋开心地说道。
活动现场,伴随着铿锵密集、节奏欢快的锣鼓声,《舞狮》《中国龙》《南广河之约》等节目依次上阵,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珙县作为长江首城宜宾的南大门,境内有古老僰部落消亡留下的千古之谜“僰人悬棺”,“秦朝七大工程文化遗存”之一的“五尺道”,享有珙桐之乡、珙玉之乡、苗族蜡染之乡、川南二胡之乡等文化名片。近年来,珙县全力推进文明创建,着力挖掘、传承和保护地方特色传统文化,建成各类非遗传习场馆48处,实现国家、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01项,各级代表性传承人122人,传承集体9个。
据珙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康康介绍,接下来,珙县将加强精品文艺作品创作,以大力发展乡村振兴等主题为题材,创作一批具有川南特色的音乐舞蹈和戏剧作品,用文艺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同时,将常态化开展各类民俗活动,让传统文化真正“活”起来。
民俗活动激活文旅产业“一池春水”
“没想到在这里赶场还能看到、买到上罗镇‘石板溪娃娃鱼生态园’人工养殖的娃娃鱼,简直是太赞了!”2月2日,在“2023年珙州文化大赶场”活动现场,上罗镇的王大哥连连点赞。
活动现场,米花糖、豆腐干、香菇菌包、苗族蜡染……各种特色美食及土特文创产品吸引了众多游客。
据珙县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李劲松介绍,像“文化大赶场”这样的传统特色文化活动不仅有力激活珙县文旅产业发展的“一池春水”,为全县大力发展旅游与第三产业提供强大动力,更有利于打造珙县传统文化品牌,以文化活动带旺旅游,做强文化旅游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据了解,2022年,珙县全年实现3个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7万余人次,门票收入70余万元;完成珙县文旅项目总投资5.078亿元,高效推进省重点项目1个、市文广旅游局考核项目4个、“幸福宜宾”十大工程项目3个、县重点项目7个;增设2个县重点项目指挥部,推进县城西出口乡村振兴示范区7个子项目前期工作;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12个项目;完成银谷生态旅游等2个招商项目。
2023年,珙县将继续依托底蕴深厚的人文历史、优美的自然生态,深入挖掘文旅资源,加快推进西出口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前期工作,力争三线建设公园、半山景观大道等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打造宜宾城市后花园;逐步开发杉木树工业遗存、鹿鸣茶海生态旅游示范区、龙茶花海、王武寨、僰人悬棺、洛表镇顺景村知青之家等文旅路线,串珠成链发展文旅产业,争创全省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县、先进县。(文 单华燕 汤彬)